北京古都,是历史上各地能工巧匠荟萃和技艺交流之地,它的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风格浓郁,具有典型的“京作”特色。其中号称“燕京八绝”的景泰蓝、玉雕、牙雕、漆雕、金漆镶嵌、花丝镶嵌、宫毯、宫绣,早在上世纪初便已蜚声世界。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社会生活的变化,这些古老、精湛的制作工艺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。
戴嘉林—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“中国景泰蓝色彩第一人”,身边的人亲切地称他 “戴大师”。在他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,戴嘉林大师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。
走近戴嘉林大师的办公室,陈列架上琳琅满目、多姿多彩、形态逼真的景泰蓝物件, 不论是华贵富丽的“吉羊宝灯”,还是清逸新颖的“初生牛犊”;不论是精巧的“情侣瓶”,还是敦厚的“可口可乐大鼎”,件件都是精美绝伦。
戴嘉林大师介绍,景泰蓝又称“铜胎掐丝珐琅”,“燕京八绝”里的“四大名旦”之一,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,用柔软的扁铜丝,掐成各种花纹焊上,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充填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。铜胎掐丝珐琅起源于元朝,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,这个时期珐琅制作技艺趋于成熟,以蓝色为主,故后人称之为“景泰蓝”。
铜线的使用是景泰蓝艺术特有的魅力之一。俗话说,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凡行内人,都知晓铜线在景泰蓝整体设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。铜线不仅可以在点蓝时起到挡釉、避免釉液流下来的作用,而且更可以起到装饰作用。处理得好,整个作品便流畅得体,处理不好则会降低审美效果。
“这件作品名为‘凤耳香熏’,从上至下多处使用了铜线,与作品的纹饰、色调极为相配,金色更是平添了几分富贵。” 戴大师指着作品说道:“艺术作品一定要有‘灵魂’。”
戴大师从小对艺术颇感兴趣,学过美术、戏曲,可谓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因此他尤其清楚艺术要表现什么、怎样去表现。
为了开阔视野,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,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八年,戴嘉林大师到北京齐白石艺术学院国画系学习,进一步接近了齐派艺术,得到了齐派艺术传承人齐良迟等艺术家的指导。了解了齐白石大师勤劳的一生以及他的创作思想、艺术风格、技艺手法,特别是他晚年艺术风格的变化。这对提高他的艺术创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一九九五年本人又到北京艺术设计学院进修设计基础、平面构成、色彩构成等课程。
“我们应该把传统的东西挖掘继承、保护发展,还要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,使传统技艺融入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”。戴大师大胆尝试,把景泰蓝的掐丝工艺和工笔画的线描技艺有效结合起来,在国内首创"垂绕式装饰法",作品能以形写神且富于生命力,尤其是在色彩运用上,他讲求作品的整体色调和美感。
知道景泰蓝,是缘于中学课本里叶圣陶写的《景泰蓝的制作》一文,从那时起,内心深处便埋下了一个夙愿,什么时候能有机会亲眼目睹景泰蓝的风彩呢?这次走访戴大师,终于夙愿以偿。“树高千尺不离根,为人不忘养育恩。他乡得取凌云志,莫弃竹马众乡亲。”回来的路上,戴大师的“思根”一诗久久萦绕在耳边。